Bnp指标能否预测猝死?

2014/11/11

BNP(B型钠尿肽)主要是在血管阻力和中心静脉压下降,降低心脏的后负荷,从而增加心输出量的时候,在心室中心肌细胞拉伸时释放的一种多肽,这种心肌细胞的拉伸大多是由于心肌细胞超负荷所造成的,所以心功能衰竭的患者往往BNP水平也会比较高。因此,BNP在临床上主要用途是诊断急性或慢性心力衰竭,如果血清内的BNP浓度在正常范围则能够可靠地排除心力衰竭


尽管近十年,心力衰竭治疗方法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患者死亡率仍然非常高。致死的主要的原因是泵衰竭(NYHA分级III和IV级较为常见)和心源性猝死(约占死亡人数的50%)。虽然植入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可以降低猝死风险。然而,很多目前判定为猝死高风险的患者没有使用过这种设备;另一方面,那些被认为是低风险的患者仍有猝死的可能。目前指南推荐使用射血分数来进行风险分层;越来越多的专家开始认为这并不是一个完美的指标,或许有其他指标有助于患者的筛选。


BNP升高和猝死关系

肌细胞拉伸的增加可能引起异常的心电活动,从而导致心律失常猝死。近几年的研究已经表明,较高BNP的患者(不论有没有植入ICD)猝死的风险更高,BNP也被证实是心肌梗死后患者猝死的独立预测因子。事实上,一项纳入4500例患者的大型荟萃分析发现,在血液透析患者中BNP升高使室性心律失常风险增加2.5倍。


如何将其转化为临床实践

关于BNP指导下治疗心功能衰竭的试验已经产生了不一致的结果,可能BNP与其他指标组合使用能够使风险分层得到进一步改进。BNP能否判定患者为猝死的高危人群,或者是低危人群进而推迟ICD的植入仍有待观察。但是,现在的问题似乎并不是“BNP能否用来判断患者猝死的风险?”,而是“我们如何才能使这个重要的预后指标用来指导患者的治疗并成为我们的临床指南?”

守护心血管APP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