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指南抗凝治疗的新趋势

2021/03/11

  时隔四年,ESC房颤管理指南再次更新,今年ESC首次联合ESO发布房颤管理指南,并强调以患者为中心,更好地管理房颤。在2006至2016年间,ESC指南对于评估卒中风险所选用的评分产生了转变。最新的指南中未提及CHADS2评分;而是提出根据CHA2DS2-VASc评分结果选择治疗方案。指南指出,无论房颤患者有无卒中风险,均不应单纯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进行卒中预防。

  基于CHA2DS2-VASc评分决定治疗方案

  新的指南强调了对房颤患者出血风险的全面评估,并纠正出血危险因素,HAS-BLED评分是评估患者出血风险的推荐评分。指南首次提出抗凝患者可纠正和不可纠正的出血危险因素,并介绍了接受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活动性出血的管理流程。

  接受抗凝治疗AF患者活动性出血的管理流程

  在抗凝药物的选择方面,近年来NOAC真实世界研究层出不穷,极大地促进了指南更新,基于循证及真实世界研究验证,指南明确肯定了对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卒中预防,NOAC为优于华法林的治疗选择。

  NOAC优于VKA用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卒中预防

  在房颤患者卒中二级预防方面,与2012年ESC指南相比,新指南更重视卒中患者房颤筛查,其中,至少72小时的Holter检查和长程非侵入性或植入式心电记录仪得到了推荐。

  新指南更重视卒中患者房颤筛查

  在抗凝启动时机方面,指南提出了1-3-6-12原则,根据患者的严重程度,在急性事件后的不同时机开始抗凝治疗,同时指出了倾向早期或延迟起始抗凝治疗的临床因素。

  卒中或TIA发作后的房颤患者起始或继续抗凝治疗流程

  对于颅内出血的处理,新指南提出了房颤患者颅内出血后起始或恢复抗凝治疗的流程图,显示如果情况紧急则先确立抗凝强度,确定继续抗凝治疗后,4至8周之后起始或继续抗凝治疗,选择低颅内出血风险的药物。

  小结

  2016年ESC的房颤管理指南的颁布,使得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在抗凝治疗的启动时机上,1-3-6-12原则的提出让临床选择更加有据可依。新型口服抗凝药的诞生和发展,更是为房颤患者的卒中预防带来了更加安全有效的选择。


摘自:速效救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及机理研究.韩涛,邓丽君,冯玲.中医杂志[J],2000,12:733

速效救心丸药理作用有如下几个方面:(1)通过抗血液粘、稠、凝、聚的作用,而改善血液流变学,达到抗凝聚作用,改善血流状态。(2)有钙拮抗作用,可改善脂质及脂蛋白代谢,抑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预防和治疗冠心病。(3)该药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及耐缺氧作用。进而改善心功能,这可能与其心肌供血改善密切相关。



相关阅读

守护心血管APP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