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血压变异性指标可用于心血管风险预测

2014/12/11

一项动态血压国际研究显示,测量夜间血压变异有助于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预测。该研究在线发表于《Hypertension》杂志。


首席研究员Paolo Palatini(意大利帕多瓦大学)指出,将夜间血压变异性(BPV)加入到风险预测模型中可以显著提高模型的分辨力,提示“BPV可能是一个有用的临床工具。”


该研究团队分析了高血压国际数据库项目中7112例参与者的动态血压数据。参与者平均年龄51岁,未服用降压药物,诊室血压≥140/90mmHg。中位随访时间为5.5年,期间致死和非致死心血管事件分别为130例和455例。


夜间收缩和舒张BPV增加定义为患者夜间动态血压的标准差(SD),该数值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心血管死亡率及总死亡率显著相关。调整患者平均动态血压水平后,二者仍有相关性。


收缩BPV标准差增加10mmHg,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1.48倍;舒张BPV标准差增加10mmHg,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3.34倍。上述相关性独立于年龄、性别、总胆固醇水平、血清肌酐水平、平均动态血压、吸烟和糖尿病之外。


相比之下,日间BPV不能预测心血管结局,只有舒张BPV与心血管死亡率存在微弱的相关性。


研究者解释,上述结果并不令人惊讶,因为患者的夜间BPV可能更好地反映了患者的血压变异型,而白天血压经常受到体力活动和压力的影响。睡眠呼吸暂停等因素可能导致夜间血压变异性升高。


将夜间血压变异性(分类或连续变量)添加到风险预测模型中后,模型的整体分辨力和净重新分类指数显著提升。


研究者发现,夜间血压标准差中收缩压12.2mmHg、舒张压7.9mmHg作为临界值(cutoff)能够较好地预测心血管事件。在临界值之上与临界值之下相比,患者的风险增加41%-132%。


研究者指出,选择性地降低血压变异性是否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尚待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结果验证。


守护心血管APP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