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19
芝加哥时间 11 月 16 日,Gavin D. Perkins 博士在 AHA2014 年会上报道了 PARAMEDIC 研究(院前心跳骤停比较机械按压与人工按压研究)的研究结果。以下为 Medscape 网站针对该研究报道的译文。
一项随机比较心肺复苏(CPR)中人工按压和机械按压效果的研究表明机械按压与人工按压相比,不改善 30 天生存率。研究结果呈现在 AHA2014 科学年会复苏科学讨论会,并同步在线发表于 The Lancte。
Perkins 表示基于 PARAMEDIC 研究和近期其它的随机试验结果,机械按压或不改善生存率。但是,机械按压依旧存在明确的优势,例如安全性和 CPR 质量等。如果救护车服务确实配备机械按压装置,那么应该保证操作的准确性及质量。
机械按压并不改善生存率
目前,院外心跳骤停生还率约为 1/12,足够的按压深度和频率、每次按压间歇胸廓充分回弹以及不间断按压是 CPR 成功的关键,但由于救护车人员不足、疲劳、急救项目多以及救护车处于移动状态等均影响着 CRP 质量。
机械按压能自动完成胸外按压,或许能改善院外 CPR。PARAMEDIC 研究中所用到的机械按压设备为 LUCAS-2,是充电式,设计理念为提供高质量的胸外按压:深度 4-5cm,按压频率 100 次 / 分,每按 30 次停止一次,用于通气。
Perkins 在会议上提到 LINC 研究,指出该研究表明在临床实践中,机械 CPR 效率并不优于人工 CPR。而 PARAMEDIC 研究旨在研究在前线应急救护车中现实状况下比较机械按压与标准 CPR 对于非创伤性院外心跳骤停复苏的效果。研究共涉及 4 处救护服务,救护车人员均根据当地医学教育人员制定的临床参数训练使用机械按压设备。
配备机械按压装置与人工按压 CPR 的救护车比例为 1:2,患者接受何种胸外按压方式取决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的救护车。主要终点为心跳骤停后 30 天生存率,根据意向性治疗原则进行分析。
研究共纳入 4471 名患者,其中 1652 名被分配到 LUCAS-2 组。LUCAS-2 组共有 985 名患者接受机械胸外按压,而对照组中有 11 名接受机械按压。意向性治疗分析显示两组间 30 天生存率相似。类似的,恢复自主循环、存活事件以及 3 个月生存率等次要终点亦无明显差异。但两组患者脑功能分级存在轻微差异。
另外,机械 CPR 组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但共发生 7 例临床不良事件(3 例胸部挫伤,2 例胸部撕裂伤,2 例口腔出血),操作使用过程中发生 15 起设备事件,而人工 CPR 组无不良事件或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总而言之,PARAMEDIC 研究未能表明机械 CPR 任何过人之处,但强调了训练和现实 EMS 系统中实施机械 CPR 的难度。
安全方面,机械按压不失为合理的选择
在随刊评论中,Ong 和 Anantharaman 博士指出近些年,院前急救中机械按压设备的作用一直备受争议。院外心跳骤停人工 CPR 的质量往往欠佳,且影响存活,而机械按压是一种很有吸引力的按压方式,连续不间断且质量始终如一。
现实世界研究结果显示机械按压自主循环恢复率及出院生存率均较高,但三项随机试验表明机械按压与人工按压无明显差异。
而 PARAMEDIC 研究是一项现实世界的临床研究,该研究描绘了大型复苏试验的复杂性和难度,并说明了在评估任何新技术中注意实施和训练的重要性。
研究中较低的设备使用率有设备使用困难、未知原因以及不依从等方面原因,即便愿意机械按压,操作问题是否导致实施延误亦属未知。因此,研究未得出阳性结论可能并非由于治疗或设备本身,而是由于训练、协议以及实施等方面的因素。
另外,Ong 和 Anantharaman 写道尽管该研究未能就人工和机械 CPR 之争给出定论,但突出了实施和质量的重要性。EMS 服务应该以体重最佳质量 CPR 为宗旨,高质量人工 CPR 需要训练和质量评审保障,机械 CPR 也需要训练保障和部署实践注意,而且,机械 CPR 开支较人工 CPR 更大。
最后,他们总结道全世界 EMS 系统常规运送心跳骤停患者至医院途中采取的人工 CPR 质量存在疑问。人工 CPR 确实存在安全顾虑,从安全角度出发,机械 CPR 是一种合理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