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11
一项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显示,在房颤导管消融期间连续服用华法林与停用华法林而用低分子肝素相比,其围术期卒中和轻度出血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后者的消融后48小时TIA和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是前者的10倍;不间断华法林治疗的患者主要和次要出血事件发生率没有增加,轻度出血发生率略有降低。论文于2014年4月17日在线发表于《Circulation》杂志。
主要研究者Andrea Natale博士(St David's医学中心德克萨斯心律失常研究所)指出,接受华法林抗凝的房颤患者在消融期间使用注射用抗凝剂(一般是依诺肝素和普通肝素)进行桥接治疗更多的是基于专家共识,而不是可靠的数据。近期美国大部分大型医疗中心倾向于采用不间断华法林的策略。随之也出现了更多的观测数据支持这种房颤消融期间的抗凝治疗策略。而在欧洲这种抗凝策略也越来越普遍。根据这项最新研究,该策略的重点是在整个手术期间维持治疗性INR水平。而该试验也是首个支持持续华法林治疗策略的随机试验证据。
这项名为COMPARE的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非盲法、随机、平行对照试验,Luigi Di Biase博士(德克萨斯心律失常研究所)主持了该项研究。共纳入1,584例血栓栓塞性卒中风险升高的房颤患者,CHADS2评分≥1分,拟行导管消融术,包括阵发性、持续性和长程持续性房颤患者,在消融前3-4周INR水平在2.0-3.0。将患者按照1:1随机分配到停用华法林组(n=790)和持续华法林组(n=794),前者在桥接时采用标准的短效注射抗凝剂治疗(消融前2-3天使用依诺肝素继而普通肝素,消融后顺序相反)。
该研究旨在评估房颤导管消融时持续应用华法林在预防围手术期血栓栓塞(TE)和出血事件中的作用;主要终点为消融后48小时的血栓栓塞(TE)事件发生率。两组基线特征无统计学差异。
研究主要结果
共有41例患者发生卒中或TIA[卒中29例(3.7%),短暂性缺血发作10例(1.3%)],85%为长程持续性房颤患者(长程持续性房颤约占所有受试者的一半),仅有2例(0.25%)为持续华法林组。血栓栓塞事件的强预测因子包括:女性(p=0.03)、CHADS2>2(p<0.001)、长期持久性房颤(p<0.001)和停用华法林治疗(OR 13,95%CI 3.1-55.6, p<0.001)。
Natale观察到,持续的华法林抗凝策略对于慢性房颤患者来说获益更多。消融越多,血栓栓塞风险越高,采用华法林持续抗凝策略的获益越大。研究者表示,该研究结果不能推及到新型口服抗凝药。新型口服抗凝药也应该在高危人群中检验其抗凝效果是否能够替代华法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