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11
当脑组织的血液供应不足时,可出现各种不同的症状和体征,而症状的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脑组织受累的部位。脑卒中的主要体征有:脸部不对称;一侧肢体乏力(如上肢或下肢受累,或上下肢均受累);一侧肢体感觉麻木或异常;言语含糊(发音含糊,不能重复一句简短的句子)。
如果出现脑卒中迹象,我们该怎样做?
如果你认为自己发生脑卒中了,抓紧时间就诊则至关重要。从发病到开始治疗的时间越短,则恢复的可能性越大。
因此,如果你发现自己出现以上卒中征象中的任何一条,立即向医务人员求助,绝对不要等到征象更明显时再求助。因为,有一种药物可以通过血流到达血管堵塞处溶解血栓,而这种药物只在卒中发生后最初的几个小时内有效。一旦错过该有效时间窗,这种药非但无效,甚至有害。因此,准确记录脑卒中的起病时间和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十分重要。
诱发脑中风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两大危险因素与脑中风的发生密切相关。
一是无法干预的因素,如年龄、基因、遗传等;二是可以干预的因素,有效的干预这些因素,就能显著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以干预的因素有:血压、心脏病、心律失常、眼底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肥胖、口服避孕药;饮食因素,如高盐、多肉、高动物油饮食、饮浓咖啡浓茶以及体力活动过量等。这些都被称为脑中风的危险因素。
如有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及缺血性心脏病史,这些也就成为了诱发脑中风的危险因素。
而出血性中风与其他类型中风的表现不同,出血性中风一般是指因脑出血(脑溢血)所引起的昏迷和瘫痪,多见于5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以男性为多。常在情绪激动时及使劲用力等导致血压突然升高时发生,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吐出咖啡色液体)、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偏瘫、大小便失禁、发热等,在数小时内达到高峰。昏迷是脑出血的主要症状。
出血性中风的危险因素是复杂而多样的,其中高血压是最危险的因素。因为在众多危险因素中,最终是导致动脉硬化,由于高血压或血压急剧波动,才会在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发生出血性中风。如果不及时救治出血性中风,就会造成脑部持续供血不足,可能会造成部分脑细胞停止工作,从而大量血液淤积于脑组织中就会破坏大脑的功能。
哪些措施能够预防脑中风? 上文中提到最危险、最主要的诱发出血性脑中风的因素是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而情绪波动是导火索,因此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做好脑卒中的预防措施。
第一,控制血压、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等其他疾病
控制高血压,防治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和肥胖。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降血脂药物,控制糖尿病与其他疾病如心脏病、脉管炎等。
第二,保持情绪的平稳
要保持情绪平稳,少做或不做易引起情绪激动的事。同时要注意气象因素影响,因为季节与气候变化会使高血压病人情绪不稳,血压波动,诱发中风,在这种时候更要防备中风发生。
第三,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
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降低食盐摄入量,每天控制在6克以内;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脂肪高的食物如肥肉和动物内脏等,还要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加强体育锻炼。
预防发生我们不仅要学会如何预防脑中风的发生,当遇到脑中风时该如何作出判断?哪些症状可帮助我们及早发现脑中风?
1、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或麻木;
2、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
3、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
4、双眼向一侧凝视;
5、一侧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
6、眩晕伴呕吐;
7、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
8、意识障碍或抽搐。
及早发现脑中风前兆,及早治疗,可有效避免致残率及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