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18
一、病理生理
正常电冲动起源于窦房结,沿结间束传至房室结,电冲动在房室结有正常延迟,然后达希氏束及浦肯野氏纤维。这种延迟在正常希氏图可以反映出来:心房电描记图与标准心电图的P波同时发生;希氏束电描记图则延迟60~100毫秒;心室的电激动则正好在QRS复合波的起始部。患W-P-W综合‘征的病人由于Kent束是房室附加旁路,则电冲动由正常传导途径下传 的同时也可经Kent束下传,正是由于房室结冲动延迟的存在,导致了经Kent束传导的冲动提前激动心室,从而表现出短P-R间期、△波及宽大的QRS复合波。预激综合征病人时常发作反复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基础是正常房室传导通路与附加旁路同时存在。绝大部分病人,冲动沿正常房室传导通路顺行,而沿附加旁路逆行,从而形成环行运动(又称正向性心动过速)。有极少数病人,冲动沿附加旁路顺行,而沿正常房室传导通路逆行,形成环行运动(又称负向性心动过速)。
二、症状和体征
预激综合征病人主要表现为心悸,有时伴有急性心力衰竭。心悸和发作性心动过速常有10~15年的病史,并反复住院治疗。约半数病人有阵发性心动过速及心源性晕厥史。亦可导致猝死。
预激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主要依据特征性心电图。房颤或房扑可以同时存在。应用心导管做心电生理试验可以确定预激波及房室传导旁路的路径,为手术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三、心电图
(一) Kent束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特征:①P-R间期缩短(小于0.12秒);②QRS波起始部有预
激波;③QRS波增宽;④继发性ST-T改变。根据胸前导联QRS主波方向,将Kent束预激综合征分
为A型和B型。
(1) A型:常见于左心室游离壁和后基底部的附加旁路产生的预激波。心电图特征:V1-6导联的QRS
波群的主波向上和V1导联的△波正向。常伴有标准导联的电轴右偏,Ⅰ导联的△波和R波负向,Ⅲ
导联的△波和R波正向。
(2) B型:多见于右心室游离壁附加旁路产生的预激波,但其部位较A型变异大。心电图特征:
V1-3导联的QRS波群为负向,V4-6导联的QRS波群为正向。常伴有标准导联电轴左偏,Ⅰ导联的△
波和R波正向,Ⅲ导联的△波和R波负向。
(3) 在Kent束所产生的预激综合征中,又分为:显性,有△波,为前向传导;隐匿性,无△波,
为逆向传导。
(二) James束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特征:无△波,P-R间期小于0.12秒,正常QRS波。
(三) Mahaim束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特征:有△波,P-R间期正常,QRS波大于0.12秒。
【自然病史】
健康青年人群中,通过心电图诊断预激综合征的发生率为0.25%,其中只有2%的病人合并心动过速。在患有预激综合征的病人中,心动过速的发生率高达 80%,患有药物难以控制的室上速的婴幼儿中,约有半数合并预激综合征或存在隐匿性附加肌束通路。预激综合征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包括生后几个月的婴儿,症状无特异性。多数预激综合征病人心脏正常,只有少数病人合并不同的后天性或先天性心脏病,包括艾勃斯坦畸形。患艾勃斯坦畸形的病人常合并多条右侧壁附加传导旁路,预激局限于房化右室部分。Rossi发现一部分死于心律失常的病人存在附加传导旁路的同时,也有三尖瓣隔瓣的轻微下移。患有预激综合征和心动过速的病人中,约80%属难治性往复式的室上速,15%合并房颤,5%合并房扑。病窦综合征的发生率也较无预激综合征者高得多。
患有预激综合征而无心动过速的病人,心功能大多正常,不影响寿命。预激综合征合并反复性心动过速的发病率相当高,但发生猝死者很少。猝死往往是由阵发性房颤和前向性房室旁路快速传导引起。儿童和青年患者并无随年龄增长而更多发生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倾向。预激综合征呈间竭性,预激波可间断性消失者,预示病人预后良好。
摘自:速效救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及机理研究.韩涛,邓丽君,冯玲.中医杂志[J],2000,12:733
速效救心丸药理作用有如下几个方面:(1)通过抗血液粘、稠、凝、聚的作用,而改善血液流变学,达到抗凝聚作用,改善血流状态。(2)有钙拮抗作用,可改善脂质及脂蛋白代谢,抑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预防和治疗冠心病。(3)该药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及耐缺氧作用。进而改善心功能,这可能与其心肌供血改善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