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30
Nieman K,Hoffmann U在2015年2月16日的《Eur Heart J》发表文章对急诊科冠脉CT血管造影(CCTA)的使用进行了回顾总结[Eur Heart J 2015;Feb 16]。要点如下:
1、与侵入性血管造影相比,CCTA比其他可用的检查敏感性更高(98-100%);特异性约为85%,与其他检查相似;辐射剂量明显降低,通常可在低辐射剂量(<5 mSv)
条件下使用。2、多项随机试验证实了CCTA在低中等风险胸痛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在三项急诊室进行的
随机试验(纳入3000多例患者)中,无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漏诊。与标准管理相比,使用CCTA留院时间和急诊室成本降低,但总住院成本相似。这可能与接受CCTA检查患者的侵入性血管造影和血运重建率增加相关。3、许多患者可能
不是急诊室CCTA的最佳候选患者,包括:已知有冠心病、心律失常或心动过速、肥胖症或者对碘对比剂过敏者。此外,CCTA的可用性还受到时间及是否有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的限制。4、CT缺血评估可以使用负荷灌注成像或血流储备分数(血流动力学计算)来进行。这些
方法仍在临床试验阶段。5、CCTA是唯一能进行斑块特征描述的无创成像方法,类似于血管内超声。特定的斑块特
征(包括正性重构、低衰减斑块、高血小板负担和点状钙化)可以定义高危冠脉斑块。但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探讨这些发现如何用于临床实践。6、当前的指南
建议CCTA可用于低、中危的非诊断性心电图和心肌酶患者。预计未来指南将纳入最新的随机试验数据。7、尽管其广泛应用受到特定设备、高水平医疗机构和某些禁忌症的限制,CCTA用于低危
急性胸痛患者是可靠、精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