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13
2014年4月4日,世界心脏联盟(WHF)在《Global Heart》杂志上发布了最新版全球心血管疾病地图。心血管疾病(CVD)负担最高的是东欧和中亚,并且继续影响南亚、北非和中东地区的大量人群,在这些地区年轻人、工作年龄的成人患病率较高;而在高收入国家,包括英国、新西兰、爱尔兰、以色列和挪威,CVD所致的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s)损失正在下降。
这项分析由Andrew Moran博士(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主持,研究者发现CVD所致的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s)损失中缺血性心脏病占5.2%,卒中占4.1%,其他还包括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主动脉瘤、周围血管疾病和心内膜炎。全球房颤所致死亡率在1990-2010年期间翻了一番,这表明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房颤负担将持续增长。
由于人口增长和寿命延长,缺血性心脏病和卒中所致死亡人口的绝对数值增加了,幸存人口也增加了,但是两种疾病年龄标化的死亡率均有所下降。
Moran和同事表示,“这一点不足为奇,全球CVD负担相关的经典危险因素——饮食危险因素、高血压和吸烟——是全世界所有地区的主要危险因素”。在澳大利亚、西欧和北美,吸烟的排名相对降低,这可能与近几十年积极的烟草控制措施和对烟草的社会态度转变有关。相比之下,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烟草仍然是仅次于饮食和血压的第三大危险因素,而这些地区有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在东欧,酒精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而在东亚室外空气污染是一个重要的CVD负担,排名第四;在南亚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室内空气污染(通常是灶火)是一个排名非常高的CVD负担。肥胖(高体重指数)几乎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在北美、欧洲、大洋洲、中亚地区、拉丁美洲、加勒比地区、北非和中东地区的心血管疾病负担中排名第三。
在33个高收入国家,其中在挪威、爱尔兰、英国、以色列、卢森堡和新西兰CVD所致的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s)损失在1990-2010年间降低了40%。例如,挪威和爱尔兰均降低了47%,英国降低了44%。在高收入国家中,只有文莱和日本CVD所致DALYs损失在这20年中增加了,分别增加了2%和6%。尽管文莱的DALYs原始数值(每10万人)最低。
WHF主席Srinath Reddy博士在随刊评论中指出,WHF的目标是到2025年全球心血管疾病负担降低25%,这与世界卫生组织到2025年将归因于非传染性疾病的过早死亡降低25%的目标相吻合。作为全球计划的一部分,各国均在致力于将高血压患病率降低25%,吸烟/烟草使用率降低30%,药物治疗达标和/或降低心肌梗死和卒中风险的咨询建议至少达到50%。Reddy任期内WHF将主要致力于以下事项:
(1)预防、检测和控制高血压;
(2)减少烟草消耗(主动和被动吸烟);
(3)通过强化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转诊和依从性来加强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
Moran博士指出,要实现上述目标不但要吸取一些以往成功项目的经验,更要创新方法,因地制宜。